close
致病原因不明 可能造成經血過多、 性交疼痛及不孕 半數病人無症狀
中華民國91年8月13日 刊載於 中華日報

記者關嘉慶/專題報導
 一名三十多歲的婦女日前因為不孕就醫,經醫師診斷後,發現原來造成她不孕的原因是子宮腺肌症,醫師指出,子宮腺肌症往往會造成婦女經血過多,且有痛經病史,而且好發於三十至五十歲之間。

 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賴宗炫表示,子宮腺肌症的患者通常有痛經的病史,常常在月經來前一、二天就開始痛,持續整個經期,月經結束後幾天都還會痛。有些婦女合併經血過多、性交疼痛及不孕等問題。然而約有一半的病人是無症狀的,因為其他疾病切除子宮後,病理檢查意外發現有子宮腺肌症。

 賴宗炫醫師指出,罹患子宮腺肌症的患者往往可以發現子宮瀰漫性肥大,通常呈球狀,但很少大小超過妊娠12週的標準。月經期間子宮會腫大,內診時子宮會有壓痛,月經終了時稍微會縮小,並且壓痛會消失。超音波檢查可以發現整個子宮變大,子宮壁肥厚尤其是後壁,同時伴有超音波回音增強之特性。

 賴醫師說,如果肌層肥厚集成一團呈強回音波特性的瘤狀物,一般就稱之為子宮腺肌瘤。最近也有人利用立體能量超音波來顯示子宮肌層血流變化作診斷。此外,子宮腺肌症患者的腫瘤指數CA-125有時也會升高,可以做為診斷之參考。然而真正要確定診斷仍要靠手術切除子宮或經腹腔鏡做子宮切片後,送病理切片檢查才能確定是否為子宮腺肌瘤。

 賴宗炫表示,子宮腺肌症常好發於卅至五十歲的婦女,尤其是接近更年期的婦女,因月經不規則及經血過多到婦產科檢查才發現,真正的致病機轉並不清楚,有報告指出,剖腹產疤痕及子宮刮搔術也可能造成子宮腺肌症。

 根據臨床統計,大約有三至五成的子宮腺肌症與子宮腺肌瘤及子宮內膜異位症共同存在;賴宗炫醫師指出,在手術治療子宮腺肌症後取下的肥大子宮切開觀察,可以發現有新鮮或陳舊的子宮肌層出血,這是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肌層造成的表現。有些在子宮肌層的異位內膜組織甚至會有增殖、分泌、蛻膜化等類似月經週期的變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賴宗炫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